第15章 胖婶儿的饭菜

    天黑透了,庞婶儿带着叶博回来。叶博蔫头耷脑跟着,背着一捆柴火,庞婶儿扛着一个麻袋,进屋就四下看。

    “爹?”叶依依喊了一声。

    庞婶儿不满道:“你喊他干啥?一袋粮食都背不动,老娘还能指望他干啥?”

    “奶,我爹是读书人,以后家里有重活,我腿养好了,我来干。”二狗子马上道。

    庞婶儿撇嘴道:“你先养着!都是指望不上的货。妮儿啊!你说,粮食咱藏哪里好呢?”

    二狗子争着表现道:“春天不烧炕,藏炕洞里呗!”

    庞婶儿被他气笑了,“你看咱家有炕吗?”

    “奶,这些粮食,咱家能吃多久?每天都要做饭,藏起来不好取用,不如就放在灶房!”叶依依道。

    庞婶儿摇头,刚要说话,大门吱呀一声,伴随着有人喊:“婶儿?”

    “哎哟娘嘞!”庞婶儿把裙子一掀,盖住粮食后,一屁股坐在了粮袋上。

    “妈妈让我给你送饭来了,今儿退桌菜有猪头肉,鸡汤。婶儿,真寻着儿子了?”来人是位二十岁上下的男子,气质猥琐,说话带着痞气。

    庞婶儿坐着不动,指着叶博和依依道:“这是我儿,这是我孙女。”

    二狗子马上刷存在感,“我是长孙。”

    “屁的长孙。”庞婶儿啐道。

    来人看了一眼叶博,又瞟了一眼叶依依,嘻嘻笑着道:“那要恭喜婶子了,那啥,时辰还早,我就先回了。”

    “儿啊!送送引子兄弟。”庞婶儿坐着不动,裙子铺开了,下面的粮袋一点看不见。

    叶博送人回来,庞婶儿正在满屋转圈,“要找地方藏起来,粮食不是用来吃,咱一天有一顿就够。以后能走了,粮食咱要带着路上吃。”

    “家里没有地窖?”狗子问。

    庞婶儿翻了个白眼,“放地窖跟放灶房有啥区别?还不是一下就让人翻走了?”

    这是个难题,不过,你现在不吃,买回来干啥?

    想不出办法,庞婶儿张罗着先吃饭。

    “今儿先倒动回来一袋子,明儿再去背半袋回来,日日往家倒动。等能走前,再买个骡子车。别愣着了,去灶房拿筷子碗,先吃饭。”

    叶博感慨道:“看样家里还是要有老人,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!”

    “少抬举我。”庞婶儿从食盒里拿出半盘猪头肉。“不好开火热菜,街上有巡逻兵,闻见香味儿会过来。”

    二狗子吸溜着口水,别说去拿筷子了,腿都挪不动一步。

    半碟猪头肉,半只烧鸡,一碟盐水煮的黄豆,没有主食。

    二狗子张嘴要说话,口水先流了出来,“吃肉也中,油水最饱肚。”

    “你想的倒美,这点东西,咱四个吃不饱。咱们想法子蒸干饭。”胖婶儿指着粮袋,意思是,咱们有粮食了。

    守着早就不冒热气的剩菜,四人肚子里的响声此起彼伏,谁都没开口说话,饿啊!

    打开粮袋,里面全是碎糟糟的糙米。“这一袋就花了一钱银。”庞婶儿心疼银钱。

    叶博小声告诉女儿,“一钱银就是一百二十个铜板。”

    庞婶儿翻了个白眼,这是什么话?十岁的孩子,竟然不知道一钱银有多少,真把闺女养在深闺,不问俗事吗?

    “跟我来灶房。”庞婶儿拎着粮袋就走。

    叶博跟了过去,二狗子守着两盘子肉,舍不得移开眼睛。

    这顿饭是堵了烟筒做的。在灶房烟雾环绕,快要看不清人的时候,胖婶儿才宣布饭蒸好了。

    饭蒸了很多,一顿吃不完,胖婶儿说,白天不能做饭,依依年纪小,正长身体,不能饿一日,所以留了些明日吃。

    饭后一家人商议藏粮问题,叶博询问了城里情况,知道官兵已经来搜刮过粮食了,推断短时间内不会来,建议把粮食放在胖老太床底下。

    商量定下粮食塞床肚里,各自回屋,洗了洗手脚,睡觉了。

    总算能睡个安稳觉的叶博,第一次觉得木板床舒服。哪怕只铺了一个褥子,躺下后浑身舒坦的舒展开,舍不得翻身,就这么板着才好。

    二狗子拱在被窝里,打着呼噜睡的很香。终于安顿下来了,叶博很感激胖婶儿。

    不用劳作的人,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。庞婶儿说去帮叶博寻一寻,可有读书人能干的活儿,不图银钱,能给一顿饭吃也中。

    为了锻炼身体,叶博出来打水,遇到街坊邻居,索性坐下来与人闲聊。

    “叔,你坐,我刚归家,不知道该怎么称呼,叔,你看……我唤您叔,对吗?”叶博蹲在井台边问。

    邻居老汉笑呵呵的说:“啥对不对的,我姓张,你喊啥都中。后生从哪里来啊!”

    “我老家在益津关外的老龙沟。”昨天叶博出去,小白脸女婿说,老家那边是益津关外。

    “哦,北边的关城,老龙沟?我没听过,还在益津关外,挺远啊!你这是带你娘去关城?”张老汉问。

    叶博笑了,“张叔知道益津关?”

    张老汉道:“我年轻时走过镖,去过北边,最远到过辽东地界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张叔曾走南闯北,如此阅历让人敬佩啊!”叶博拱手道。

    张老汉笑着摇头,“你要带你娘走了吗?她在这里活的难啊!”

    叶博道:“一路走来甚是不易,若要带母亲走,恐怕要等等,至少路上没那么多流民。”

    张老汉叹气:“世道乱了,乱了啊!先皇在时,三王叛乱,齐鲁之地就打做一团。前些年光景好,有粮食可不就能打仗嘛!现在南边发水,咱这边旱灾,听说大北边,关外蛮夷还来捣乱,就没个好啊!”

    叶博问:“那咱这里,现在是谁占了?”

    “嘿!”张老汉道:“咱们离京城近,开头朝廷出兵护着。先皇驾崩后,小皇帝自顾不暇,哪还管的了咱们?接着就乱起来了,有难民跟着闹,把官兵赶走,一帮人占了城祸害百姓。哦,现在是晋王的兵管着咱们。”

    叶博想想,好像叶书生参加的军队,当官的好些是西北口音。

    张老汉道:“你们那边还好,辽东大将军王守着,听说太平着呐!反正我看哪里都比咱这边好。”

    庞婶儿一路小跑回来,看见叶博就骂:“干啥?把水桶撂一边,懒驴上磨,是不?跟老娘回家。他张叔,我带儿子回去哈!”

    张老汉站起身问:“庞妹子,是外头听到啥消息了?”

    庞婶儿想想道:“昨儿去楼里消遣的官爷说,打算撤走,不给咱守城了。”

    张老汉道:“当兵的不给守城了?那可咋办?外面的难民要是进了城,咱还咋活哟!”

    庞婶儿跺脚道:“哎呦!我也说不清,不是全撤走。我也没懂啥意思,这不是打算跟儿子商量嘛!”

    张老汉道:“是不是留下一些兵卒守城,撤走一些官兵去打仗?占了的城池,晋王不能不要了!”

    庞婶儿道:“笨寻思不能丢了不要,儿啊!你说咱们该咋办?”

    叶博想想道:“娘,可打听到,再往北走的情况?”

    庞婶儿拉着叶博走,“问了,咱先回家,这事儿要好好商量一下。是走是留,咱都要打算一二了。”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版权所有 https://www.yanqing123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